借力《旅行青蛙》,阿里手游便可叫板腾讯、网易?

时过境迁,曾经风靡一时、登顶“蛙”生巅峰的《旅行青蛙》,热度跌至冰点。然而沉寂数月后,这只“凉凉”的小青蛙又重新爬回人们的视野当中

 

时过境迁,曾经风靡一时、登顶“蛙”生巅峰的《旅行青蛙》,热度跌至冰点。然而沉寂数月后,这只“凉凉”的小青蛙又重新爬回人们的视野当中。2018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与日本游戏公司Hit-Point达成战略合作,获得《旅行青蛙》中国大陆地区独家发行权。

去年年关,这款养成类游戏“旅行青蛙”火爆朋友圈。以00后、90后为突破口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春节期间稳居IOS平台中国区第一名,微博上相关话题产生的UGC内容阅读量超过20亿。但是好景不长,假期之后《旅行青蛙》热度逐渐降低,关键词目前的百度搜索率不及最高峰期的1%。那么,佛系手游《旅行青蛙》为何急速兴起又急速落下?

真假佛系, 网红“蛙”生潮起潮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紧迫感加强,重负之下,人们喜欢的娱乐方式反而开始趋于简单化、佛系化。复杂的游戏占据时间太长且投入精力太大,而《旅行青蛙》正好与之相悖,佛系玩法填补年轻人闲暇却并不多的时间。在这种趋势之下,“佛系”手游的《旅行青蛙》一跃而起。

操作简单,佛系玩法符合佛系玩家心理。体验过这款游戏的玩家都知道,这类养成游戏的界面简单,操作也是极简化,单机体验模式,没网络也可以玩。对于玩家而言,既不浪费时间,也不浪费精力,无聊时消遣,这类游戏是非常好的选择。

在《旅行青蛙》这款游戏中,玩家只需要做四件事:摘三叶草、招待偶尔会出现的蜗牛、收邮件、为它准备旅行的行囊。在室外时,可以查收信箱,接收蛙旅行中发来的明信片,有时伙伴蜗牛会来到庭院,玩家要做的就是替远行的蛙接待他的朋友。在室内时,玩家并不能决定青蛙的任何行为。可以看见它时而在木桌旁大快朵颐,时而坐在床上看电视,也会勤勤恳恳做木工或手工,或者挑灯看书、写日记,什么时候去旅行也是蛙自己决定。这些不能人为控制的随性行为,符合众多玩家的佛系心理。

不用氪金,佛系养成法推波助澜。区别于同一时间段大火的养成游戏《恋与制作人》,对于非人民币玩家来说,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完成每日任务上,但花费大量时间却只能提升好感度,氪金与否与道具好坏也有直接关系。而《旅行青蛙》氪金意义不大,领取三叶草只有两三个小时的长成速度,不用花费大量时间等待,也不用花钱购买这些道具,单靠三叶草累积起来就可以购买菜单里的任何道具。显然,非氪金游戏比氪金游戏更符合佛系养成法。

无社交属性,佛系宣传引发强烈社交属性。年初之时,《旅行青蛙》在无任何宣传,甚至无任何翻译的情况下,稳居中国APP Store免费游戏下载榜首,也许这种传播方式连开发者也始料未及,原本毫无社交属性的单机养成游戏,演变成具有强烈社交属性的网红游戏

《旅行青蛙》这款游戏采用无结束、无排名的模式。不需要好友间的亲密互动,也不需要在排名上和网友相互比较,零互动,无社交、无技巧。可能正是因为它特立独行的风格和体验,使它抓住了玩家的眼球,另辟蹊径的走红了。原本完全不具有社交属性的两款游戏却在朋友圈意外火了起来,年轻人开始争先恐后的下载,并迅速分享到朋友圈。

然而,无论如何火爆的游戏终究免不了被冷落,主观存在的各种短板牵制了游戏本身的发展。热门游戏循环更替,新游戏源源不断的推出,吸引着玩家的视线,导致《旅行青蛙》这类佛系手游热得快也凉的快。

一方面,叫嚷着“佛系”的年轻群体未必真的佛系,所谓的佛系市场也可能是个伪市场。从众心理是伪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佛系”这个新名词原本只存在于小部分人群,但跟风现象波及范围越来越广,许多年轻人都为自己贴上了“佛系”标签。年轻人被网络热词刷的头晕眼花,亦对真正的“佛系”产生了误解,尤其是对还没有太多生活经历的年轻人来说,他(她)们并非是真的热衷佛系。

从热潮变为冷场,单调和乏味的体验感使玩家产生审美疲劳和实用性问题思考也是《旅行青蛙》“伪佛系”的形成原因。没有丰富的剧情,游戏本身也无社交属性,无法像网络交友游戏或电子竞技游戏一样,一打开就有强烈的画面感,或者能使玩家能在其中结交到朋友、拥有荣誉感等等,以此满足用户的刚性需求。

另一方面,依靠放置类游戏另类的玩法和情感共鸣已不能留住用户。游戏玩法被玩家摸透之后新鲜感消散,玩家对“蛙”的所有习性了然于心,没有新的内容可以发现。当周围的玩家都因为没有新鲜感而放弃这款游戏时,“老母亲”心态也随之逐渐消失,没有了朋友圈对《旅行青蛙》的情感传递,冷淡收场也是必然趋势。

年轻人的口味随时间更替变幻,短短四个月,《旅行青蛙》就已凉透。目前,苹果AppStore免费游戏排行榜中再也看不到这款日文游戏的影子。而阿里此时拿下中国区代理权,能使体温已到冰点的“蛙”转危为安吗?

与阿里结合 能否重回“蛙”生巅峰

自从今年4月25日阿里游戏正式拿下《旅行青蛙》中国区代理权后,5月3日就在淘宝内的多个入口开始限量内测,并于5月9日正式放量内测,更名为《旅行青蛙·中国之旅》。但养蛙热潮已经过去,这款游戏的下载量已经大幅滑坡,漂洋过海的“蛙”选择在阿里的港口登陆,能否重回“蛙”生巅峰?

阿里虽然有着强悍的实力,但在游戏领域,阿里仍算是初生牛犊,与腾讯、网易等竞争对手相比,并不占优势。广发证券研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在iOS中国区手机游戏收入前十名中,腾讯占据5款、网易占据4款,阿里没有一款游戏入围。入场时间太短导致游戏类型的布局并未彻底完善,前几阶段入局的手游均扑了空,在这种形势下,阿里想要与腾讯、网易两大游戏巨头分同一杯羹,并非易事。

竞技社交手游逐渐占领市场,佛系手游后劲乏力。竞技和社交对于玩家来说一直有新鲜感与刺激感;对于游戏本身来说,则不仅仅是游戏自身对游戏玩家营销的着力点,也是游戏玩家自建UGC渠道内容的媒介频道。佛系手游抓住了女性市场,而竞技社交手游抓住的则是两性市场,显然,竞技社交手游能满足更多人的娱乐需求,自然比佛系手游市场优势更大。

阿里无法改变佛系手游生命周期短的现实,热度过后难以掀起第二次浪潮。以《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水果忍者》这几款从前风靡网络的轻手游为例,极速兴起又急速落下,难逃冷场的命运,如今原版游戏纷纷下架,升级版本还保留的用户数也寥寥无几。《旅行青蛙》依旧未能摆脱这样的宿命,与阿里结合能否实现回暖,目前还无法得知。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旅行青蛙》想要依靠淘宝的助力回到巅峰,仍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外有阿里游戏运营与开发技术不成熟,其他手游抢走“大蛋糕”,内有游戏本身属性存缺陷,无法长时间稳住市场。《旅行青蛙》回暖困难重重,另辟蹊径,找到突破口或是关键。

阿里的《旅行青蛙》,能否实现“二次吸睛”?

《旅行青蛙》以轻手游作为主攻来重新敲开中国游戏市场的大门这一条路或已行不通,阿里也认知到了这一点。对于这种操作简单、易产生审美疲劳的轻手游来说,在新鲜期后,迎合玩家口味是游戏发展的关键,在优化游戏的同时拓宽市场,找到合理切入点,才能维持更长的热度,稳定更多的用户。那么,在阿里的助力下,旅行青蛙怎样才能实现“二次吸睛”?

首先,深耕本土文化,融汇中国元素,利用淘宝庞大的稳定用户量抓住中国玩家市场。过去受限于语言和文化,仍然有许多用户没有接触到这一款游戏,而接触过的也是日文版本,语言不通也会降低体验感,推出中国版则可以将游戏内容设置的跟符合中国用户的习惯。

其次,阿里商业涉猎广泛,可围绕《旅行青蛙》游戏IP,向更多产业延伸,走向IP商业化道路。阿里游戏相关负责人表示:“旅行青蛙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受众群体的IP,可拓展性非常强,既能表现出情感间的羁绊,体现自由的佛系生活态度,也能将景点旅游、地方文化传播结合起来,是非常优质的IP。”目前,阿里电商平台每年有5.52亿的活跃消费者,而阿里将这款游戏内嵌到淘宝这一电商平台,以“蛙儿子”为营销点,可以推出大量《旅行青蛙》周边,并与旅行城市、酒店、餐饮业合作,售卖旅行服务,人们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再次见到“旅行青蛙”。

最后,依托阿里此前公益经验以及传播渠道,为游戏赋予更多职能。6月5日世界环境日,阿里影业旗下阿里鱼联合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以及阿里游戏、高德地图、淘宝网共同发布“旅行青蛙公益之旅”,呼吁公众关注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起建设“美丽中国”。阿里通过《旅行青蛙》的知名度,为其打造公益外衣,增加公众对公益、环保的关注度,影响更多的人投身于公益、环保事业。而此举,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旅行青蛙》已经超出游戏本质,以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传递公益正能量,实现“旅行青蛙公益之旅”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阿里来说,内容IP的商业化变现只是一方面,用热门IP激发公众的向善行为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而阿里在这之前也应该考虑到,中国的游戏IP市场,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在热度时间内发挥它的最大价值,那么这个IP就会面临被淹没的风险。《旅行青蛙·中国之旅》能否依靠阿里再起高楼,笑傲江湖,还是未知数。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专栏推荐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网址导航>>
中文科技资讯 科技魔方 高科技网 财经资讯网 汽车点讯 中国财经消费网 高端金融网 祥房网 中国新闻热线 家电资讯网 财经快讯网 中国财经热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