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光伏市场趋向稳定的情况来看,一体化模式对企业带来的利远大于弊。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在国内能源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能源产业迅速掀起了以绿色能源为代表的新一轮能源革命,而作为新兴能源代表之一的光伏行业,也借此机会一扫从前的阴霾,再次迎来了市场的热捧。
如火如荼的行业发展形势,也让国内光伏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比如,受光伏行业高景气刺激影响,国内光伏行业产能持续爆发,这又使市场出现了供需过剩的矛盾,进而导致光伏行业的毛利率迅速下滑。在这种背景下,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为加深自身护城河,纷纷展开联合生产,向垂直一体化方向发展。
光伏产业拨云见日
几经波折后,国内光伏产业终于在2020年,迎来了再次爆发。
事实上,早在2011年,国内光伏行业就因为产能增长过快,而导致国内市场供需失衡,行业也因此进入剧烈的调整期。经过两年多调整后,2013年光伏市场的供需矛盾才逐渐得到缓和,再加上国内的政策支持,由行业周期性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才逐渐消散,光伏行业也终于在此时拨云见日,行业前景日渐明朗起来。
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2020年国内光伏市场竞价补贴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5.97GW,远超市场预计的20GW,而作为业内龙头的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多家上市光伏企业,也因此股价大涨,其在行业的热度也开始持续攀升。
而在国内光伏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则与多方面的因素分不开。首先,在政策方面,2019年《户用光伏项目信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相关文件的相继发布,使国内光伏产业在竞争机制和补贴制度上更为完善,这为行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持续的技术迭代升级之下,光伏行业成本大幅下降,也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向前发展。随着国内光伏产业生产设备的国产化提速,产业整体的投资成本开始大幅下降。在硅片环节,2019年国内拉棒、铸锭环节投资成本,分别达到6.1万元/吨、2.6万元/吨,和2018年相比下降6.15%、7.14%,电池环节PERC电池产线投资成本,也降至30.3万元/MW,同比下降达到27%。
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光伏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景气增长。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光伏行业产值达到了11052亿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达到20684亿元,未来前景依旧值得期待。
行业掀起垂直一体化新浪潮
在国内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自2019年开始,国内光伏产业龙头企业联合的现象就已经出现,作为行业龙头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隆基股份,在硅片、电池、组件这三个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垂直一体化整合,同时业内的天合光能、拓日新能、天龙光电等企业也进行了联合。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补贴退坡、行业单位投资额下降让各家企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企业联合扩大自身优势也在情理之中。近年来随着国内光伏行业的逐步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光伏行业,原有的政策补贴力度开始逐年下降。
据全国能源信息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三类资源区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在2012年至今已经降价超过60%,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也下调了4次,这对光伏行业毛利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隆基股份等龙头企业,自然想要通过实施垂直一体化模式,来降低成本,从而最大限度保证自己的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光伏行业前景逐渐明朗,使行业周期性变化风险降低,这也为企业实施垂直一体化模式提供了可能。随着光伏产业中长期需求趋向稳定,其对行业盈利的周期性影响也在大幅降低,使行业垂直一体化发展开始加速。
而在行业一体化模式推进后,光伏市场中龙头企业的优势愈加明显。比如在今年疫情期间,国内光伏产业的头部企业,就凭借一体化模式的成本和渠道优势获得了大量订单,而行业的一些中小型企业获得的订单量却大幅下滑,部分企业甚至被迫停产。
由此可见,龙头企业实施的这种模式,对其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大有裨益,而这又进一步强化了龙头企业垂直一体化的进程,使垂直一体化模式日益成为行业发展的全新趋势。
背后风险犹存
不过,从市场整体来看,垂直一体化模式仍存在不少缺陷。首先,一体化模式在面临行业技术、市场变化时,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风险。
比如,光伏产业电池环节新一代HJT技术,已经呈现出替代PERC技术的潜力,这意味着一体化企业在投资设备改造或放弃的项目中,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此外,项目回收周期变长的风险,也是一体化企业在市场变化中需要面对的突出难题。随着光伏产业成本曲线趋于平缓,中游环节项目回收周期也在变长,而这种趋势在一体化模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使得中游企业在资金回收等方面,面临更高的流动性风险。
其次,各家企业在生产效率方面的差异性,也是摆在一体化企业面前的重大阻碍。比如实施垂直一体化的隆基股份等企业,其在结构、技术、管理方面就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垂直一体化体系中,发挥各家企业优势以提高产能效率,就非常值得深思。
另外,各家企业在设备、营销渠道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企业在联合初期必然会因为产线分配问题,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如果这个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或平衡,一体化模式的低成本优势不仅难以体现,甚至还会造成高成本投入、低产出的问题。由此可见,光伏企业实施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诸多难题。
如何扬长避短?
受这些问题的影响,垂直一体化模式也在光伏市场受到了一些质疑。那么,垂直一体化是合理的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仍需结合多方面情况分析。从市场方面来看,光伏企业实施垂直一体化模式,主要在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发挥一体化模式的优势,才是光伏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在一体化模式中,企业通过生产、供应等环节的结合,拥有了更强的成本掌控能力,其在成本方面的优势,也能为它在市场中争取更多主动权。
比如在产业链资源和营销渠道方面,该类企业就可以借助其已经掌控的资源,在市场中取得更高的议价权,进而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或提升产品价格,缓解行业毛利率下降的压力。随着这种优势进一步凸显,该模式内企业既有的优势也会得到巩固。
而对于这种模式存在的生产管理效率问题,则需要各家企业做好生产规划,充分利用产线设备,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才能凸显一体化模式的成本优势。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的HJT技术,虽然由于成本问题还难以普及,但其具有的高效率优势及巨大的发展潜力,仍需要一体化模式企业提前做好应对。
从目前光伏市场趋向稳定的情况来看,一体化模式对企业带来的利远大于弊。但长期来看,垂直一体化模式存在的技术迭代等风险,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从长远来看,一体化模式带来的产业链、成本优势,并不能持久提升光伏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光伏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在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取得突破,才能真正在市场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科技狗)”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yzl_300@126.com 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从单车智能到车路云协同,Smart Solution 2.0有哪些
4月18日,全球瞩目的第二十届上海车展盛大启幕,作为国际领先的移动出...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