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票者的心焦,抢票软件的利益江湖

近日,某第三方抢票软件平台被曝循环抢票800多次均以失败告终

 

近日,某第三方抢票软件平台被曝循环抢票800多次均以失败告终。临近年关,提前买好返乡车票成了许多外出工作人员的头等大事,也是每年受人关注的焦点。如往年一样,今年许多第三方抢票软件又双叒叕被曝出抢票“不靠谱”。

如我们所知,春运车票并没有那么容易买到,车票刚放出来几秒钟就被售完的情况已成家常便饭,许多用户也因网速慢等限制,迟迟买不到回家的车票。为解决用户购票难问题,市场上滋生了许多第三方抢票加速平台,一种是内嵌于PC浏览器内部的插件,另一种是手机APP。

抢票软件的“合理”与“不合理”:市场需求与软件缺陷组成的抢票江湖

数据显示,去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达29.8亿人次,今年预计该数字将突破30亿人次大关。逐年增长的庞大出行人群,借助火车等交通出行工具,催生了庞大的购票市场,也成了第三方抢票软件瞄准的商机。

这些抢票软件的收费策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价格不等的加速包套餐,用户购买后声称能提升不同程度的抢票速度,另一类则是充值会员。从这些收费策略来看,这也是抢票软件们盈利模式的一部分。

且先不说这些第三方抢票软件存在是否合法,单从用户难以买到车票的痛点考虑,这些抢票软件的出现自然有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鉴于用户难以买到车票这一痛点,这些第三方抢票软件能帮助解决用户需求,这就是抢票软件存在的合理性。

其次,相对12306等官方购票软件,这些第三方抢票软件在功能设置上,着重考虑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例如在票务信息上的展示较为直观明了,车票的时间信息一目了然,此外用户还能从中了解到别人抢这趟车票所用时长等大数据信息。从这些便捷信息上来看,抢票软件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用户对更多车票信息需求的空白,也更为直观。

再说这些抢票软件可能隐藏的非合理性。

首先,用户在登录这些抢票软件时,部分软件需要用户授权在该软件上登陆12306账号,但实际上12306账号里含有用户个人信息,如电话号码、身份证等,这些信息一旦信息泄露后果将不堪设想。例如这些第三方软件很有可能存在钓鱼网站、木马病毒等,一旦侵入用户电脑或手机,无形中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对用户个人信息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并且据12306官方明确表示,其并未授权任何第三方软件售票,使用这些抢票软件所造成的损失只由用户个人承担。这也并非空穴来风,鉴于这些抢票软件可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几乎每年春运期间,新闻都会提醒用户谨慎使用第三方抢票软件。

其次,抢票模式分层级,但实际上低层级模式的成功率微乎其微。使用低层级的普通抢票模式,意味着没有使用加速包或者未进行充值,经实践证明,这一普通模式似乎只是个“摆设”,抢票成功率并未如用户所愿。例如在高铁管家APP、掌上火车票APP等软件的普通抢票模式下,经过6个小时用户也没有抢到车票,也就间接说明,这一无需付出“代价”的抢票成功率相当渺小。

最后,用户在使用这些抢票软件的时候,可能存在“被消费”情况。例如在使用铁友APP、智行APP等抢票软件时,在付款阶段存在自动为用户勾选加速包的情况。此外,这两款软件在加速包的功能设置上,还存在类似于“最低消费”的功能,用户将加速包金额减到0,点击下一步时又自动为用户跳转到5元。

而实际上,这些抢票软件所存在的缺陷和隐藏的安全问题还不止这些。例如,为了盈利目的,部分抢票软件明确规定,即使用户未抢到车票,这些加速包的费用都是不退还的;此外部分用户发现,使用抢票软件后,手机无缘无故收到垃圾短信等骚扰信息,这也使得用户对抢票软件的满意度并不高。

总的来看,在用户难以买到车票这一痛点上,这些抢票软件的出现自有其合理性。但在功能设置上,由于在用户利益与软件利益的权衡上出现冲突,这些抢票软件的某些做法又会令用户产生反感。因此在功能的设置上,这些抢票软件还有许多需要优化的地方。

年年上演的“不靠谱”提醒,或许是两种病态现象长期堆砌的后果

如我们所知,用户使用这些软件是为了提高抢票成功率。但如果仔细观察就很容易发现,这些抢票软件年年都会被各大新闻媒体提及,内容无非是抢票软件存在安全隐患、抢票功能“不靠谱”等。久而久之,这些抢票软件的名声似乎进入了“恶性循环”阶段,年年都会被“拉出来”诟病一番。

但反过来想,既然这些抢票软件如此“不靠谱”,为何还是有用户使用?

这就得从抢票软件对用户的实用性,以及用户“无路可走”的窘境上来分析。

先看抢票软件的实用性。不得不说,这些抢票软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即使长期不被看好,但利用软件原理和技术,部分用户确实能借助这些软件成功抢到车票,并且还是以相对不费力的方式。否则如果“一票无成”,抢票软件早就被市场淘汰了,这也是抢票软件能够长期“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

再看用户“无路可走”的购票窘境。借鉴前面提到的,用户购票难是一大痛点。如果用户仅仅依赖于12306,以12306官方网站和官方APP购票的激烈程度来看,许多用户确实难以抢到车票。因而,即使部分用户明知抢票软件的成功率不高,但为了图个心安,就抱着“用一用也无妨”的心态,将希望寄予抢票软件。

从这方面看来,在多方条件的限制下,抢票软件一方面背负着“不靠谱”的骂名,另一方面又背负着为用户解决购票需求的使命,两种因素的夹击下,就形成抢票软件市场的一种“病态”现象。

再从这些抢票软件年年被诟病的现状来看,或许还能引发另一种思考,为何这些抢票软件经过时间的长期积淀,并没有强化自己的抢票功能,反而年年背负骂声,并且还有些“停滞不前”了呢?

这其中与火车票票数定量有关。我们知道,12306所放出来的票数是定量的,售完就没了。因此借助抢票软件,并非可以抢到额外增加的车票,而是从激烈的“捡漏”环节中争取“捡到漏”而已。

因而从这方面来看,抢票软件的抢票成功率是难以估算的。即使一些抢票软件明确表示,交了费用就能将成功率提升到百分之六七十,但这不排除“忽悠”用户的情况。试想一下,车票的数量就那么多,谁能保证被售出的票数,以及退票的数量是多少,这就很难估算抢到车票的几率,因此预先告知用户的抢票成功率可能并不存在。

况且市场上的抢票软件有许多种,其他相同行程的用户或许也在使用抢票软件,竞争如此激烈,抢票几率就更加低了。也就是说用户即使购买了最高级别的抢票套餐,还是不能保证这趟车的车票一定能买到。

从这方面来看,这又可以被视为另一种抢票软件的“病态”现象,抢票的成功率并不能直接代表买到车票的可能性。长此以往,用户只会认为抢票软件“不靠谱”,抢票软件行业的前行之路也就更加难走了。

总的来看,抢票软件之所以能在一年又一年的“口诛笔伐”中屹立不倒,与前一种“病态”现象不无关系;但在后一种“病态”现象中,长期下去很有可能会造成如前所说的“恶性循环”阶段,即“每年都被提及,但从未改变过”。

抢票软件的未来: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或能提升抢票成功率

说到这里,一切问题皆需回归本质。既然用户难以买到车票,抢票软件能助其一臂之力,市场空间也很庞大。那么,抢票软件们该如何改善自身存在的短板,真正为用户提供实用性的抢票服务?

首先,不可缺少的是大数据的支持。虽然许多抢票软件已经为用户提供了许多大数据信息,但这些信息在抢票功能的提升上并未起到多大的帮助。为实现更高的抢票成功率,不妨开发更多的大数据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也能在丰富票务数据信息的同时,获取额外的盈利方式。

其次,时下的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帮助提升抢票成功率。在人工智能技术越发成熟的基础上,人工智能产品现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抢票的智能化分析,或许抢票成功率会更上一层楼。

综合来看,无论是春运期间,还是法定的节假日期间,有出行需求的人群似乎越来越多,这些人群或多或少都会有买不到票的焦虑。那么这些抢票软件如何针对性解决这些购票者的焦虑,真正为用户抢到票的同时又能实现盈利目的,这是值得深入考量的问题。

不过,这些抢票软件们也有自身的焦虑,即以这种“擦边球”一般的存在,未来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或许在未来,这些抢票软件会在监管的施压下退出市场,抑或是合法化之后步入正轨,且待时间给出答案。

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专栏推荐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网址导航>>
中文科技资讯 科技魔方 高科技网 财经资讯网 汽车点讯 中国财经消费网 高端金融网 祥房网 中国新闻热线 家电资讯网 财经快讯网 中国财经热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