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Syensqo集团CEO凯依岚(Ilham Kadri)已经3次来到中国。

  “去年9月,上海市市长龚正邀请我们把Syensqo的中国总部选在上海。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并且开始相关的注册工作。”凯依岚在今年8月底的访华之行中告诉第一财经,化工行业已经探底,今年公司的业绩呈现出逐季向好的复苏态势,中国市场的增长表现更是优于全球。尽管整体需求还未恢复到疫情前,但在中国,她看到更多的是机会而非阻碍,为此“对于中国市场、中国经济和中国的未来100%抱有信心”。

  面对化工行业筑底复苏的大趋势,手握创新技术的外资巨头持续加码在华布局,也瞄准了电池、绿氢、可再生材料和生物技术等细分赛道。

  销量改善但挑战仍在

  化工业筑底复苏,是行业今年以来普遍的共识。但在销量改善、业绩复苏的同时,面对整体需求的相对乏力,业内人士对于下半年的复苏仍然谨慎乐观。

  “上半年,我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已扭转了去年收入、利润、进出口总额全面下滑的局面,正在呈现年初我们预判‘底部盘整,筑底企稳’的态势。”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8月举行的2024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在这种态势下仍然要保持冷静,不能盲目乐观,要坚持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做好应对更复杂环境、更严峻局面、更艰巨挑战的思想准备和策略。

  他提出,今年行业运行最大的挑战是利润继续下降。受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增多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叠加产品价格回升不及预期,上半年石化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与往年效益基本稳定不同,上半年每个月同比增长和下降交替出现。其中,亏损面过高、成本持续增加都是严峻的现实。同时,上半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与2021年(8.03%)和2022年(6.82%)相比差距更大。另外,投资增速放缓以及结构性矛盾加剧,都是行业当前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正视挑战的同时,傅向升认为,中国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处于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包括深化结构调整、产业化突破、能源转型过渡、创新领先超越,“现阶段,我们一定要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根据今年8月发布的财报,从全球先进特种材料供应商索尔维(Solvay Group)拆分后成立的Syensqo,今年第二季度销量同比持平,其中复合材料业务表现强劲,净利润额同比增长14%;预计2024年下半年有望重新实现销量同比增长,不过汽车、农产品、工业和医疗市场等部分终端市场的复苏速度将会放缓,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亚太地区今年的表现是优于其他区域的。”凯依岚表示,中国贡献了公司全球业务的15%左右,接近亚洲的一半,“我们相信Syensqo在中国的潜力是这个数字的三倍”。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快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

  德国材料制造商科思创的财报数据也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集团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实现了销量回升,同比增长主要受到了亚太和EMLA(欧洲、中东、非洲和除墨西哥以外的拉美)地区业务的带动。尽管第二季度的市场形势严峻,但功能材料板块的销量仍然大幅上升,尤其在亚太和EMLA地区。解决方案和特殊化学品板块在亚太地区的销量增长也尤为明显。

  瞄准细分赛道加码在华研发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越来越多具有创新优势的在华外资,在中国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转型中,瞄准了电池、绿色氢能、热塑性复合材料,以及可再生材料与生物技术等细分领域,并不断加码本土化研发的创新投入。

  今年8月下旬,化工巨头巴斯夫涂料业务部宣布其全新的亚太应用中心正式启用。巴斯夫副总裁、亚太区涂料解决方案汽车修补漆业务管理负责人顾舒善(Susann Kluge)表示,新的亚太应用中心不仅仅是巴斯夫生产基地和创新中心的延伸,更是专业技术的枢纽,旨在进行严格的产品和工艺流程测试、评估以及基准测试,以此确保向市场提供高标准的产品,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从2005年起,Syensqo对位于上海的中国研究与创新中心投入超过40亿元,这是集团在全球的第三大研究与创新中心,其中约60%的投资投入了可再生能源领域。目前他们在中国建立的6座生产基地涵盖了所有业务范围。凯依岚称,中国是集团在全球所有的市场中,第一个实现了当地所有工厂100%使用了绿色电力的,“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自2022年起,我们投资了差不多700万元采购绿色能源和绿色电力证书”。

  在她看来,中国市场的需求仍然旺盛,特别是汽车、航空制造行业对于电气化和轻量化的需求,以及家用产品和个人护理用品对于材料创新的需求。当前,他们也主要聚焦电池材料、绿氢、热塑性复合材料、可再生材料和生物技术的创新来满足客户的可持续需求。

  从细分领域而言,Syensqo目前增长最快或者复苏最快的是复合材料,主要受益于航空业的发展,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电动车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在上升的需求,让他们继续加深与蔚来等中企的合作。今年7月,Syensqo与蔚来宣布成立联合实验室以针对轻量化材料和电池技术进行研发。为了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电车需求,从2022年开始,他们在江苏的工厂产能翻了一倍。另外,在运输、存储氢能,以及将氢能转化成电力等全过程中,他们也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科思创也把创新重点聚焦在了可持续和可循环的解决方案上。近期,科思创与阿里云达成合作,通过对可持续材料的碳核算和追溯,共同为亚洲市场的下游行业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案和工具,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另外,于去年9月在广东珠海开工建设的科思创全球最大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基地,项目一期投资额为数千万欧元,将在明年完成机械竣工,实现约3万吨的年产能。进一步扩大在华产业布局,旨在抓住亚太乃至全球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除了加码在华本土化研发,凯依岚提出,在为中国客户的中国业务提供服务和支持外,他们还在越来越多中企的出海布局中,同时践行“在中国为中国”与“在中国为全球”战略,从而为中企的国际化提供技术和资源的支撑。

  “中国是极具重要战略意义的市场,本身拥有卓越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她表示,持续深耕中国的布局,可以帮助他们把创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更好地提供给亚洲乃至全球,“中国不仅仅是亚洲最重要的枢纽,也将成为全球的重要枢纽,未来全球50%化学品将会在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