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亦科技与“四大”同台是怎样一种感受

  看到中标结果,杨学斌马上意识到,这应该是中亦科技的标志性项目。虽然不方便透露客户信息,但与全球四大咨询公司同台,而且并非价格优势中标。  “说明依靠经验和表格

  看到中标结果,杨学斌马上意识到,这应该是中亦科技的标志性项目。虽然不方便透露客户信息,但与全球四大咨询公司同台,而且并非价格优势中标。

  “说明依靠经验和表格的时代已经过去,中亦科技选择的方向路线没错。”杨学斌说。

图片1.jpg

  中亦科技构架规划部总监杨学斌

  出局与入场

  “中亦科技是最早了解到项目需求,也是最早出局的公司。”项目还是有些波折,但也很短暂。

  中亦科技长期为这家公司提供IT运维服务,客户在中国保险业内的地位,就相当汽车业内的BBA。但这次用户谋划的并不是运维服务。疫情初起,客户已在考虑“业务连续性建设”,可真正让其下决心启动咨询服务项目,是一次漏水事故。2022年2月,刚刚完成生产数据中心迁移就虚惊一场,隔壁公司发生漏水事故,差点殃及池鱼。

  对于这种“一分钟几个亿上下”金融企业,数据中心一分钟都不能停。但疫情之下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生产数据中心封闭,是否能无缝切换到灾备数据中心,如果切换至灾备数据中心,能否顶得上去?

  这显然并不容易。

  金融客户都具备灾备环境,每年按照监管要求完成核心业务系统切换演练。但是数据中心整体切换就涉及到了更多的应用关联性问题,既涉及核心交易系统与支付系统的关联联动,也涉及全体业务部门的实战演练。“业务连续性咨询项目,既是一次系统性体检,也是一次实战演练。”中亦科技构架规划部总监杨学斌说。

  “接地气”的中亦科技

  此前,中亦科技的IT运维服务深得用户认可,中亦科技的技术咨询服务,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但其还是最早出局。原因很简单,四大咨询公司中的三家被邀请投标,他们拥有多年积累领先的“方法论”。

  转机就出现在第一轮沟通后。

  凭借“接地气”的服务,中亦科技重回项目招标,“因为从理论到实战之间,需要依靠‘方法论’,梳理风险点,需要详细制定各种技术预案,更需要技术专家全程参与,协助客户完成灾备演练。”

  其实,以2020年为时间拐点,中国企业已更看重“咨询与实战”的结合,那种依靠经验和表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或者说,客户支付咨询服务费,不是让你指点江山,告诉我该干什么。

  中亦科技的“方法论”

  也算不上剑走偏锋。

  重回竞争赛道的中亦科技,甚至都没有准备一页PPT,而是以银行应用关联性为蓝本,精心准备了一份客户案例。案例中详细说明,影响业务连续性的关键点,以及数据中心切换演练的详细步骤,甚至还包括每个步骤的保障措施。

  “四大”公司有成熟的全球方法论,中亦科技也有自己的“结合国内法规要求的最佳实践”。全球性的“方法论”确实值得借鉴,但中亦科技更注重融合本土化因素。或许,这就是“舶来主义”和“拿来主义”有着本质区别。

  目前,中亦科技已结合国家标准,并融合自身的经验沉淀,形成了一套规范流程的“产品化”服务。这已然摆脱了IT服务商,仅靠经验和手艺吃饭的短板,其“知道该做什么事情”,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咨询与实战结合

  更重要的是,中亦科技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正可以协助用户完成灾备演练。或者也如杨学斌所说:“中亦科技走通了‘咨询+实战’的路。”

  其实,早期客户多是基于产品,采购灾备咨询服务。原因很简单:10年前,产品即系统,大型机或小型机独立支撑着核心应用系统。但自2013年之后,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逐渐将核心应用系统迁移至分布式开放云平台。尤其在2017年之后,容器架构以超出想象的速度普及,传统单体应用快速向通用SOA架构,以及微服务架构普及。

  如此一来,单一设备厂商所提供的业务连续性服务,已不能满足客户对开放平台的整体要求,也不可能全部理解用户的业务逻辑和应用系统间的关联。

  但这正是中亦科技的长板。中亦科技既有成熟的产品化的“方法论”,调研ICT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等)、机房(风光水电)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也可以深入业务系统,梳理应用间的逻辑关系,更可以提供从流程到技术,从咨询到实战的立体化服务。

  也正因此,最终中亦科技中标此次IT服务连续性建设咨询项目。或许,这不能说明中亦科技的能力已经超过全球顶级咨询服务商,但至少说明用户的需求已在改变。

  现在中亦科技已经入场,应用系统调研正在进行,影响业务连续性的风险点也在梳理之中。预期11月底完成演练,12月底将完成项目验收。杨学斌最后说。

热门文章HOT NEWS
网址导航>>
中文科技资讯 科技魔方 高科技网 财经资讯网 汽车点讯 中国财经消费网 高端金融网 祥房网 中国新闻热线 家电资讯网 财经快讯网 中国财经热线网